加速狂奔之后,2022年餐饮人如何“落子”
发布时间:2021-12-09 16:15作者:admin
在加速狂奔的2021,餐饮界确实拿出了不错的成绩。而在这些成绩背后,究竟是什么让餐饮界如获新生,重新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?2021尾声将至,餐饮界都发生了哪些值得回顾的事?
01“餐饮+”才是神话制造机?
今年,“餐饮+”的趋势越发明显。
首先,不能忽视的是“餐饮+国潮文化”。
这股国潮风从新零售刮到了餐饮业,以新式茶饮和中式烘焙为切口,渗入了整个行业生态内。
以脸谱为元素的霸王茶姬,出海东南亚后因为更具辨识度而被当地消费者热捧。红蓝的复古配色被众多中式烘焙门店采用,古典建筑的设计与门头完美融合,营造出一种复古的氛围。同样地,深圳的猪肚鸡品牌戏凤记·猪肚鸡,门店内因为遍布戏院元素而被称为“国潮猪肚鸡”。
餐饮越来越变成了一门需要氛围感的生意。我们注意到,让年轻人上头的国潮文化,因为兼备现代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,成为了新的社交符号。
同时, 老品牌们也借着国潮的势头,纷纷尝试新领域、大胆玩跨界。同仁堂开咖啡店、北冰洋开饮品店、维维豆奶卖奶茶……
可以说,年轻人对于本土品牌的信任与支持,点燃了这届餐饮人的创新意识。
国潮之外,科技正在重塑餐饮业。机器人、AI在餐饮业中的应用,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送菜机器人。今年7月,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,平均一小时能做出30杯拉花咖啡的机器人登台亮相,喜提热搜。会场现场,调酒机器人、餐厅情感服务机器人也不下少数。原来我们想象中的赛博餐厅已近在咫尺。
而在日常生活中,你的美团外卖未来可能由无人机送达。
餐饮业到底需不需要机器人?AI介入餐饮后,餐厅会不会变得更冰冷,失去烟火气?这些问题争议不断。
但令人欣喜的是,我们从中看到了“创新”这一内核正在源源不断地激发餐饮业的活力。
“餐饮+新零售”也成为了整个行业前进的助推器。
在疫情的寒冬之下,餐饮从业者们都开启了自救模式,用外卖业务来弥补不能展开堂食业务带来的部分亏损。从这次黑天鹅中,商户们也悟到了不做外卖生意,实体餐饮门店难以在残酷的竞争中求生。
得益于年轻人对线上消费的青睐,国内的外卖行业正在快速增长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达到了6646亿元,同比2019年增长了15%。
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,餐饮实体门店除了提供堂食、外卖服务外,还将零售作为新的营销手段。不少知名的餐饮品牌开始探索新零售的可能性。
例如在疫情期间,海底捞推出了方便菜肴,顾客只需要将其加热或翻炒即可食用,操作方法简单;云海肴在线上小程序售卖半成品菜肴;霸蛮米粉力推半成品零售装,曾在电商直播间上架不到一分钟就创下售出10万份的好成绩。
霸蛮米粉的创始人张天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餐饮的本质是时空生意”。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数字化改造,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,打破餐饮与零售之间的界限。
不难看出,“餐饮+新零售”已经成为了一种的新商业模式。
02、餐饮人面临哪些痛点?
尽管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,餐饮行业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果,这几个痛点却依然醒目:
,连锁能力弱。根据美团披露的数据显示,2018年-2020年国内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12.8%、13.3%和15.0%。可以见得,虽然国内餐饮连锁化能力在逐年提升,但相较于美国和日本高达50%以上的餐饮连锁化率,国内餐饮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。
不过,这个问题与我国餐饮天然的环境密不可分。我国菜系众多,并且地域差异明显,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餐饮行业集中度低的局面。尤其是当下很多餐饮店仍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,许多地方品牌难以走出本土,完成规模复制化。
所以,品牌们实现全国性连锁依然任重道远。
第二,创新能力差。整体来看,餐饮行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强。
在没有出现马记永、陈香贵和张拉拉之前,被视为 容易标准化的兰州拉面,抱团上市失败后长期沉寂于市场,不变的SKU难以点燃食客的热情。大约10年后,兰州拉面才经历了重生,三家新贵将这一品类重新做了一遍,并且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将营销战略调整,进驻商圈争抢地盘。
如今,利用社交平台、短视频营销成为了餐饮业的流量密码。除SKU创新外,餐饮人们能做的突破远比想象的多。
第三,专业人才匮乏。国内与餐饮直接相关的高校主要培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,厨师、餐饮相关的院校仍以职校居多,这就造成了餐饮人才的空缺。
随着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餐饮规模不断扩大,一边是行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用工需求的问题凸显,另一边是人才供不应求、招工难的局面难以改变,前后夹击着餐饮行业前进的脚步。
进一步来说,餐饮行业还缺乏优秀的人才。在消费升级之后,餐饮行业的入行门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。高学历的人才涌入餐饮业,做出了像霸蛮米粉、西少爷、四有青年这样的品牌,反证了餐饮行业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打破固有的思维。
诚然,招聘难是全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,并非一夜之间就能解决,还需要健全整个餐饮界的生态来产生良性驱动。
第四,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是天然、核心的。然而,将近一年内,食品安全问题被频频曝出,涉及了茶饮、火锅、零售食品等多个细分领域的知名品牌。